回顧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往昔 住眾雖然好高騖遠 但  每當用齋時 師父總如慈母般 詳坐前方        以無盡的悲心和善巧 化導頑冥的徒眾 轉凡成聖作人天師   往昔 住眾雖然心愛攀緣 但  每在殿堂時 師父總如嚴父般 晏坐佛前 以炯炯的眼神和睿智 明察掉散的徒眾 五根六識是否清淨   往昔 住眾雖然不是很多 但  每當出坡時 師父總如良友般 陪伴在旁 以無比的幽默和雅趣 輕扣周遭的徒眾 阿彌陀佛可曾在家   往昔 住眾雖然懵懵懂懂 但  每在法堂時 師父總如佛陀般 以甚深緣起和無量義 掌穩船舵...

師徒有緣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離開淨苑這麼多年,提筆要寫有關懷念恩師之文章,總是覺得很「慚愧」,不知如何落筆。 聽到「西蓮淨苑」這個道場,是在民國六十八年。當時在某個私人圖書館念書,遇到陳美霞,讀醫學系二年級,因為她手上戴了一串念珠,故好奇問她:「是否有學佛?是否有去道場?」她說:「北醫學長們常常親近西蓮淨苑,在橫溪。」我好奇又問:「住持是誰?」她說:「是上智下諭法師。」...

師父的身教與言教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親近師父二十餘年,師父一向是樸實、踏實、老實,不求名利、不講究派頭、不作不符合實際的事情。從他建設的道場來看,淨苑自始至今,沒有壯觀、雄偉、雕樑畫棟的建築物;更沒有琳瑯滿目的裝飾品。淨苑的建築物都是因不夠使用才增建的。 隨著聽經人數的增多,講堂因不敷使用而一再增建,所以淨苑到處都有黑板,處處可以開課說法(壹波堂、舊大殿、蓮風樓、法堂、法雨軒)。花費最大的大概是為弘法度生而增添的音響、電腦……等設備。寮房的設備也以簡約為原則,僅僅有檯燈、書桌、椅子、櫥櫃、和一張床。...

永遠的爸爸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師父曾開示要:「放捨自身,成就眾生。」他老人家就是如此,盡其全部的生命,教化眾生,培育我們。教我們增進道德、圓顯法身慧命,是生養我們法身慧命的「爸爸」。 記得在我剃頭出家的第二天,一大早,師父即叫我們三個沙彌尼到懷安堂,特別為我們開示:出家要斷煩惱障,要斷所知障……。如是連續有一段時間,每天都叫我們到懷安堂,特別訓話。...

老有所安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釋慧道整理 民國六十多年,我在基隆居士林聽經、共修。曾聽到有人批評說:「佛教界太消極,程度太不夠了,所以度化的都是老人、小孩和婦人,沒辦法度化大專青年學佛……」當時我聽了,心裏很難過,也很慚愧。是啊!怎麼來共修的蓮友都是老弱殘兵?而我自己也是四十多歲的人哪!...

成功的師父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弟子無量劫來沉淪於六道之中,巧遇善知識-恩師上智下諭老和尚,教導弟子了脫凡夫之習氣,往聖賢之途。 老人家是成功的師父,一心護法安僧、弘法利生,主要在成就弟子們的道業。 師父開示,護持常住、正法,持戒念佛,正知正見,少有所學,壯有所用,老有所安,往生有所安排。...

暮歲出家 福自師來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釋慧蓮記錄 還在家時,從基隆來這裏聽師父講經,才知道人生是苦。就因此親近師父,想隨師父出家。因為對家庭的責任已圓滿,孩子都長大成家,又蒙師父不嫌棄我年紀大,方得以出家。晚年還能出家,是師父對我的恩德,是師父給我的福報。 要去受戒時,師父很慈悲,怕我們年紀大的,跪不住那麼久,教我們在膝蓋包布。 師父身體不好,住在蓮鄉,每次去看師父,頂禮師父,回寮後就會很安心,晚上就很想師父。...

師資緣深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隨著時光荏苒,不覺師父已往生半年了。每當路過蓮鄉,或者逢年過節時,師父的影像總是浮在佛子的心中。那股落寞、淒涼,誠如老人家當初對居士、學長所言的:「鐘聲依舊鼓聲催,暮色蒼茫望不歸。」老人家對佛子的栽培,歷歷在眼前。...

以法為親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師父教人到處找我,我趕快跑到懷安堂見他。 「我教人到處找你,你跑到那裏去?」「我在蓮風樓。」 「在作什麼?」「講故事。」 「講什麼故事?」「講師父的故事。」 「以後少講。」「那用寫的好了。」 師父沒說「以後少寫」。急著吩咐:「趕快來對稿子。」(那是《池畔蓮鈔》出書前校對的事吧!) 師父的故事說不完,老人家是成功的師父,與我們「以法為親」。我就用這個主題來寫一點師父的故事吧! (一邊動筆,一邊拭淚。「寫」還是比「講」好些。) 一、慈悲接物 從認識師父寫起。...

永恒之憶

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 一重山, 二重山, 山遠天高夜茫茫; 蓮花開, 蓮花殘, 塞雁高飛人未還。   百千萬劫, 聖賢難留。 想當年金戈鐵馬, 毅然投筆, 丹心懇懇, 一照千古。 親恩罔報; 哭塵勞, 數十年長為客, 遁入空門。   五指山頭, 潛心閱藏, 君不見, 諸佛世界, 猶如空華, 亂起亂滅, 流水外, 定有知音。   鑿蓮池, 建草寮, 十日九風雨, 知多少酸辛淚。 西蓮西蓮, 吾愛吾廬, 最憐是, 圓通寶殿講圓覺。   春去秋來, 弟子累累, 都示以 律紹南山, 教宗般若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