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

吾師養蓮鄉十年有餘,往生前數月,法師邀集講堂男眾弟子發心,於星期六晚,執弟子禮;為師父翻身,侍其大小便溺。曾以為來日方長,追陪有時,不圖噩耗飛來,人天眼目遽爾棄大地眾生而西逝,震得余之胸腸如擣,悲痛不已;奈吾之緣慳福薄,不能多得老人家的訓誨。

吾師溘逝,忽忽已過半載,法師們頻催稿,欲出專刊,俾資紀念,余以歷年與師相處之事,略敘如下:

一、慈無量心者,能與樂之心也。

師父自開山以來,早年能親承諄諄善誘,要求吾人研讀佛學。從佛綱的基礎為始,要吾把佛綱一字一句的抄錄,再由《大乘義章》中深入,而後試講。等佛綱一一明瞭後,再深入《心經》。《心經》乃般若經之要,而後再深入各種經典。

吾師最令我佩服的,即是他授課時,能將經典的術語古句,運用現代的名詞解釋,從不抱殘守缺,物泥於法疏;且只要法或生活上有任何疑難,無不一一作答。他給我們的,真是罄竹難書。

除了對佛教教義有了認識外,同時我們的習氣也無形中受到陶冶。師父他老人家動止安詳,威儀寂靜,深得古人平實之風。吾漸知道對人應慈悲、和靄,總要抱著無我之信念。

二、悲無量心者,能拔苦之心也。

早期未建蓮風樓時,一畦菜園,種一些如:冬瓜、青菜、豌豆等,灑上種子長出嫩芽即遭蟲喫。等收成時,菜葉已是千瘡百孔,幾乎只剩梗了。吾等初學看到這些,希望能用些殺蟲劑驅蟲,但師一再告誡不准殺生。

三、喜無量心者,見人離苦得樂,生慶悅之心也。

早年,山下都有小販用米籮挑其自種蔬果來賣。師父常道:肩挑貿易,受盡苦辛,覓得幾分微利為一家性命,其情可憫。我們怎麼忍心在他身上討便宜,令彼含怨哀歎?故不准弟子們與肩挑小販論斤兩。

四、捨無量心者,如上三心捨之,而心不存著也。

「一池荷葉衣無盡,數樹松芯食有餘;剛被世人知住處,又移茅舍入深居。」此大梅常禪師詩,吾師埋名遯世,遺棄聲華,不求名聞利養。他常向弟子道,人怕出名,豬怕肥;又曰「名聞及利養,愚人所愛樂,能損害善法,如劍斬人頭。」但師父依然弘法不輟,在台灣能長時講經,屈指可數,師即其一也。師處處腳踏實地,不鬧虛浮。古德言:望去如野鶴之伴孤雲,蒼松之植幽壑。真如吾師之寫照。

早歲,炎夏時,有人送西瓜至淨苑,吃完後,法師們將綠皮刨去,然後以鹽巴醃製後,慢火加醬油悶熟,拿出來下飯,其味道香脆可口。吾不知此為何物。師曰,此為「西方菜」。我對師之惜物精神,無限感動。師父他老人家,對一切事務,不為因襲的成見所縛,還他一個本來面目,如實觀照,這才是真解脫,真享樂。

末法龍象,廖若晨星,吾師不再住世度生,何眾生共業之深如是?末世法弱魔強,非賴高行大德,荷擔艱鉅,難竟其功。今師圓寂未久,又聞陳慧劍居士突然謝世,先進大德接二連三入滅,真所謂法門秋晚,老成凋謝。言念及此,不禁熱淚盈眶,潸然而下。

吾師撒手西歸,原乃勝事,願吾師於常寂光中愍我未見而離之悲痛,對吾師愧對有三:

一、吾喜研讀經典疏鈔,但對念佛總是一曝十寒,生死心總是飄飄浮浮。吾師論修持,常謂:知而不行,不啻說食數寶,與生死大事又何能濟焉?此予愧對於師者一也。

二、論其解,師父之著作,已閱覽者,十分不及一,此予愧對於師者二也。

三、今與吾叔有約,願與看診時間同進退,修行及聽經時間相對減少,此予愧對師者三也。

爾今而後,須痛下針砭,精研師父之著作,皈心淨土,成就西方之妙嚴,庶幾他日蓮池會上猶可追隨法座。緬思囊昔依止之情,難遏衷心哀悼之至,敬綴數語,以彰盛德,並勗來茲。